登入 / 註冊
簡體中文

最新消息

2017-07-25
近代命學啟示錄-周建男老師

【前序】

小時候,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。那時候,多的是時間,少的是理解。長大後,見山不是山,見水不是水。氣風揚,年少輕狂。

想想:再過幾年,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的荖年。是否能再有這種引頸吭鳴的逸緻和傻勁?

不妨給蒼白的日子一些彩料,給乾枯的心靈一縷歌聲,否則就「為自己立個紀念碑吧」。

 

我便萌起提出「近代命學啟示錄」的觀念,儘管明知擲地依舊無聲,但個人縱然無法知悉生命的全部奧秘,卻應懂得生活的內涵與藝術。

不但該領略「回首向來蕭瑟處,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晴」的恬淡心境,也該嘗試關切覆石苔痕、草叢鮮花,以及緩急迴流的溪水,又何妨模擬李白的豪情,歌一闕悲壯的「將進酒」。

 

這時候,雖然「見山又是山,見水又是水」,多的是理解,少的是時間,但心中卻有一番想品味生命的觸動。

 

【近代命學啟示錄】

 

 

凡論及生涯觀點的學理,不管稱之為易學、術數、命學、×老師、心理諮詢(商)、身心靈教育、心理測驗、智力測驗、IQ、EQ、SQ。也不論其學程、測驗來自古今中外,應統稱為「生涯規劃」,其唯一目的在於「品命」,能真正「品出自己的命」才是有效的生涯規劃理論。

 

勝利是無可取代的,為了勝利而不擇手段,這過程驚濤駭浪,此時,一個人的思維必然不夠,「兼聽則明,偏聽則暗」。當懂得傾聽與靜觀,並得「緣、法」接受大師的文韜武略、生涯點燈。無影山前一盞燈,照徹大地放光明,有人識得此燈者,便是長生不老僧。

 

【近代命學啟示錄】不但是瞭解「如何使用命學」的一盞光明燈,更完全解開亙古以來命、禪、佛、道、哲學與生涯規劃學程裡「了解自我與大師對話」的迷思。

經營人生,有如君王之治理國政,朝廷中聖王要永世不墬,文武百官就好比左右手缺一不可。中國帝王自秦以來,凡創世聖王除了有勇猛武將外,還要有能進獻謀略的軍師,昏君不會用軍師,暴君壓制軍師,亡國之君藐視軍師。當年齊桓公見東郭先生五次往返,項羽擁有亞父范增、劉邦擁有張良、韓信、蕭何,范增、張良各為其主運籌帷幄於內,決勝千里之外。劉備三次懇請諸葛亮出山共謀國事,朱元璋擁有劉伯溫獻策。而曹操忌才玩弄軍師,才有司馬懿沉潛磨刀二十年,出鞘一次定江山。

 

每個朝代最慘酷的莫過於奪嫡之爭,但說清朝康乾盛世裡康熙王的諸多皇子,為了奪嫡太子興起鬩牆之爭,康熙王的第四皇子胤禎擁有鄔思道師爺的點撥,幾次化險為夷爭得皇位成為清雍正帝。從歷史借鏡這些軍師的興衰與該朝君王勝敗,猶如雙腳綁在一起的蚱螞,生死與共、攸息相關。

 

所以:「軍師」,君王擁之;「資政」,總統聘之;「參謀」,司令任之;「顧問」,企業委之;「諮詢」,市井匹夫信之;「術士」,江湖人士迷之。主公要英明就得敢於決斷,有人出主意,也得要有人聽才行啊!

 

君不見,中國史實中有多少文妖惑主殃民,也有多少護國軍師振興王朝數代,最後仍遭唾棄似犬狼。自古良禽擇木以求恓,像這種下場徒使蒼穹知之而難過,我輩聞之皆心寒,如何交心?

 

認識佛法前要先發心願,要發這個心願之前,須有多大的善緣啊!同樣的「了解自己、認識自我」也絕對不是一廂情願就能充分能了解,教人懂得「善用命學」更有教育的責任,「有緣人才教育」,沒有緣也不一定能聽得入耳。

 

西遊記裡唐三藏師徒一行四人,受盡千辛萬苦到西方取經,經是佛經、法是佛法,佛法講人生的道理用以渡眾生,尚未談及個人吉凶,就已使有佛心之人千里迢迢、歷萬難而不退卻,這種執著叫做求法的態度。

 

本書不是大眾的佛法,而是自己「個人的佛法」,針對自己而言,那一部經層次比較深邃,那一部經比較重要,求佛法、請經,就是須要這份「執著的態度」與「超越的智慧和善緣」了。

 

了解更多周建男老師,請按我。